返回

朕这一生,如履薄冰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422章 为人父的奇妙感觉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多最多也只会有两人顺利长大,其余三人都大概率会因为种种原因夭折。

    在这种情况下,嫡长子继承制的存在,意味着只要你运气够差,仅存的两个嫡子都没有活到你薨,那你们家这个王位、这个诸侯国,就绝嗣了。

    朝堂中央就可以以你‘绝嗣无后’为由,将你的封国除为郡县。

    反之,若嫡长子继承制越来越不被重视,以至于皇位传承都不怎么遵守了,那你即便失去了全部五个嫡子,也还是有其余几十个庶子。

    且不论质量怎么样,有没有能力继承你的封国——好歹也算是传下去了不是?

    诸侯如此,彻侯如此,公卿贵族、地方豪强,也都是同样的道理。

    ——彻侯爵位,同样只有嫡子能继承;

    以嫡长子为先,为侯世子,若世子出意外,则依次递补嫡次子、嫡三子等等。

    若嫡子死完了,也还是一样——哪怕你有一千个庶子,你也还是‘绝嗣’,你的封国也还是得废为郡县。

    很显然,想要通过‘绝嗣除国’的方式,来一点点收回诸侯王、彻侯封国的,不止刘荣这一代汉天子。

    而是每一位有点脑子的汉天子,都不会放弃这个名正言顺收回藩王、彻侯封地的机会。

    所以,为了能让诸侯王、彻侯们按一定比例缓慢‘绝嗣除国’,刘荣必须要拉嫡长子继承制一把。

    最后的最后,便是地方豪强。

    除了以陵邑之制割韭菜,汉室遏制地方豪强坐大、地方宗族势力尾大不掉的另外一个手段,也同样是嫡长子继承制。

    还是那句话——嫡长子才有核心资产继承权。

    倘若你是个豪强,拥田千顷、商铺上百,宅数十,家赀数以千万;

    那在你死后,你的绝大多数财产——尤其是不动产,都只能留给嫡子继承。

    至于庶子,你可以给他一些钱,或者象征性的庄园、商铺之类。

    但核心资产,如宅院、田亩等,也和诸侯王位、彻侯封国一样——有嫡子就传嫡子,没嫡子,那你也同样是‘绝嗣’无后;

    资产或许未必会充公,但必然会被地方官员所分食。

    所以,华夏男人才会如此在意生育能力。

    ——在这个时代,生育能力不行,那是真不行啊!

    不趁着年轻,赶紧生他十几二十个嫡子,万一将来倒霉透顶嫡子死完,那岂不就白活一世?

    明白此件种种,自然就能知道刘荣——以庶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当今刘荣,为什么会那么在意嫡长子继承制的权威性了。

    因为这是一把剑;

    一把攥在汉天子手里,确保皇位传承稳定,并不断从藩王、彻侯身上割肉,顺带着割豪强韭菜的利剑。

    这么一把剑,明明擦一擦就能继续用,为什么非要把他丢在一边生锈?

    至于将来,曹皇后生出来的儿子,有没有能力继承汉室社稷、能不能达到刘荣对未来继承人的要求?

    这就要提到刘荣这个后世来,于土生土长的封建皇帝,最本质的一个区别了。

    ——不同于这个时代,或认为‘人性本善’,或认为‘人性本恶’的土著当地人;

    刘荣对于人性的看法是:人生来,本是一张白纸。

    最终画出一副怎么样的画,主要取决于画师的技艺,而非白纸的材质。

    刘荣有信心,将或许天资平庸的嫡长子,培养成一位水准线以上的合格天子。

    比如先孝景皇帝,就是太宗孝文皇帝‘变废为宝’的代表作。

    至于对未来,自己的继承者的期盼?

    刘荣想说:张弛有度,总是没错的。

    在刘荣这一朝,汉室要做很多很多事;

    到了下一代汉天子,就该稳一稳阵脚,消化一下改革果实了。

    若不然,连续出两个雄才大略的‘明君’,天下人也遭不住。

    ——其实,别说连续两代了;

    原本的历史上,连一个活得久了点的汉武大帝,天下人都险些没遭住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
第422章 为人父的奇妙感觉(3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